您好,欢迎莅临南宫28(中国)·App Store!您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全国咨询热线+86 0000 88888
南宫28(中国)·App Store
森特股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3-10-29 16:56浏览次数:

  2021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经济快速恢复发展,顺利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然而,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国内局部疫情对人员流动的影响依然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带领下,按照“高品质签约、高效益履约”的经营方针,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有条不紊地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0亿元,同比下降0.41%;毛利率17.31%,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公司签约137个,签约金额达到42.08亿元,同比增长11.80%。

  2021年国内局部疫情时有发生,对人员流动仍有影响,工程验收和结算工作因此延迟,导致收入增长缓慢、应收账款账龄上升、计提减值损失增加,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3亿元,同比下降82.02%。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0亿元,同比下降0.41%。公司实现净利润为0.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0.29亿元。

  1、2021年度,受疫情持续影响,导致公司新开工项目实施延迟,收入增长缓慢。公司业务主要分为金属围护、土壤修复、声屏障三个板块。2021年国内外疫情持续,国内多地相继发生疫情,受各地疫情管控政策及措施的影响,公司个别项目施工进度延缓或者无法开工,导致2021

  2、由于疫情影响,公司与业主总包的结算收款周期拉长,相应导致应收账款账龄上升,按账龄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同时公司评估忠旺集团、某地产客户、华晨金杯等客户存在流动性风险,应收款项回收存在一定困难,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单项计提减值损失,其中对忠旺集团及成员公司的债权统一按70%单项计提减值准备、对某地产客户及成员公司的债权按50%单项计提减值准备、对华晨金杯及成员公司的项目债权按40%单项计提减值准备。

  公司当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较大,坏账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1.20亿元;

  3、公司为推进新业务,增加了人员配置及业务推广活动,费用较前期有所增长。

  2021年,面对疫情给工程施工行业带来的不利局面,公司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克服了人员流动困难、物流受阻、运输成本高涨等不利因素,经营业绩再创新高,报告期,公司签约额为42.08亿元,再创新高,各业务板块持续发力,亮点纷呈,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国内,公司继续以创新的营销模式同国内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报告期内公司连续第二年中标京东仓储物流园项目围护结构战采项目,同时公司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钢结构围护系统(复合板)工程重大集采合作项目,成功将集采营销模式由物流行业向汽车行业推广,进一步拓展了公司金属围护主业的市场。

  在国外,公司努力克服海外疫情的影响,继续开拓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报告期内先后中标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客运大楼(TRC)、柬埔寨暹粒机场、沙特国王港等重点海外项目,进一步向海外输出公司的中高端建筑金属围护系统,主业优势进一步强化,中标额创历年之最。

  报告期内,公司的声屏障业务和土壤修复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签约规模分列细分行业前三甲。特别是土壤修复业务,在2020年完成环保板块初步布局后,2021年,根据不同的土壤治理需求,公司灵活采用独立自主修复和联合修复的业务模式迅速打开了国内土壤修复市场。报告期内,公司中标的土壤修复代表项目有,全国最大的原位修复项目—马岭炼厂项目;修复类全国最大的异位固废处置项目—重钢项目,2021年公司土壤修复累计中标额超过7亿。

  报告期内公司与隆基股份601012)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进军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市场,率先推出了业内领先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金属屋面系统产品。该产品不仅具备优越的光伏发电功能,更兼顾完备的建材属性,可以做到A级防火、抗18级台风、完美密封性能和超强承载力,同时,该系统能保证屋面系统与光伏系统25年同寿命。在之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公司结合建筑主业技术及工程优势,先后与简一集团、三棵树603737)集团、徐工集团、山重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BIPV项目,极大拓宽了BIPV适用领域,迅速打开了国内BIPV应用市场,在打造“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的同时,也为推动“两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科技创新是核心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公司由小到大克敌制胜的法宝。2021年,公司一如既往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科技赋能,形成差异化,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体系。截至2021年底,公司有效专利182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26项。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30项;授权专利1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项。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机械工业土壤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挂牌单位、中国建筑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挂牌单位、中科森特粤港澳大湾区土壤修复科创中心等。

  报告期内:公司荣膺北京市20家第一批隐形冠军企业。“隐形冠军”意味着在某个细分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鲜为人知的中小企业,代表着行业的高附加值、低能耗、全要素生产率、持久占有市场,体现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引领着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转换。这项殊荣的获得是北京市政府对公司坚持创新、注重研发的肯定,也是积极加快国内建筑金属围护细分领域技术发展、凸显科技创新比重,为进一步提高行业企业竞争实力提供了支持,使企业实现了从“积极学习引进来”到“自主创新走出去”新模式,同时也培养了企业在国内及国际市场比较优势,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品牌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公司继续通过加大企业文化的宣贯培训,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加强公司内控制度、工作流程的完善,推动合规化建设上了新台阶;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从执行预算、材料需用计划、劳务计划、合同签订、项目材料入库、材料出库、生产管理、产值报量、合同结算付款、成本统计等全过程的管控,提高了公司的生产力;通过抓牢抓实抓细安全生产治理,切实加强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有力有序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企业安全健康高质发展,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以上的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公司的规范治理,确保公司的高效运作。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深入人心。公司秉持“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企业使命,将可持续的时代发展理念逐渐融合内化。从建筑金属围护起步,到环保生态治理,再到开发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市场,公司逐渐探索和发展出了自己的“绿色低碳”之路。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金属围护系统属于“E建筑业”中的“E50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声屏障系统和土壤及地下水治理属于“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N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制造业”门类下,“3591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的多重考验,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0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93079亿元,同比增长11.0%;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4%。房屋竣工面积40.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11%。建筑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建筑金属围护行业的持续增长。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加大了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加大对基建补短板、区域发展等战略的政策支持力度。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02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正在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秩序、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

  公司所处的建筑金属围护行业为房屋建筑领域的细分领域,是我国基础建设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金属围护行业隶属于装配式建筑之装配式钢结构范畴,是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是以金属材料作为围护系统的承重和连接骨架,利用金属板作为围护材料,在钢结构建筑上配合防水、保温、隔热、隔声等材料,完成围护系统的各项功能要求。钢结构建筑是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建筑,能促进我国建筑业走向产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而金属围护系统是钢结构行业中应用领域的细分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航建筑、文化建筑、体育建筑、会展建筑等众多领域建设中。

  2021年3月,中央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推进建筑等领域低碳转型,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建设低碳城市。

  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2021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要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不断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2022年1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了2022年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要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坚持守底线、提品质、强秩序、促转型,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22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5%以上。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在“碳中和”等政策的催化下,绿色建筑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从目前的建筑方式来看,装配式建筑、钢结构、BIPV等细分领域都是绿色建筑中的主要受益方向。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在我国大陆地区应用和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主要经历了行业引入期(1980年—1990年)、发展期(1991年—2000年)、完善期(2001年—2005年)和成熟期(2006年至今)四个阶段。

  这一时期,相关法规标准已不断完善,生产工艺日臻成熟,产品更加多元化。目前,将金属板材作为建筑围护系统已经大量应用于工业建筑、民航建筑、文化建筑、体育建筑、会展建筑等众多领域,金属围护系统的技术水平行业发展已步入成熟期。

  从主要企业的分布来看,建筑金属围护行业内企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圈,中西部地区较少。从下游客户的分布来看,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交通工程等项目建设单位分散在全国各地,无明显区域性。

  建筑金属围护行业的上业主要为金属板材、保温棉等原材料行业,其中金属板材占比最大,其上游为金属冶金行业,因此本行业受上游冶金行业影响较大。

  目前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各企业之间业务规模、产品技术水平、客户群体差异较大,不同企业的利润水平差异较大。从行业内主要企业的不同销售模式来看,综合服务商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以及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能提供从设计、生产、工程施工、后续维护等一体化服务,其谈判能力往往强于侧重于生产业务的企业,相应利润水平一般高于以产品销售业务为主的企业。

  公司定位于中高端金属建筑围护系统领域,工程业绩累计超过2500个,建筑面积累计达20000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唯一家在主板上市的以金属围护为主业的公司,是行业内为数不多同时做大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两个市场的企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建筑金属围护行业的领军企业。

  2022年1月,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编制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发布,据《报告》统计测算,预计2021年环境治理营业收入规模约达2.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整个环保产业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速,2025年,环境治理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万亿元,生态环保产业总体规模保持增长,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就业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但是《报告》也指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增速回落明显,盈利能力小幅下降。

  “十四五”时期,随着深入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将带动生态环保产业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深度,面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现全面升级,而随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环保行业并将迎来新的发展。

  声屏障是降低噪声的常用形式,主要应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等交通领域中的隔声降噪处理,同时也可应用于工厂和其它噪声源敏感点的隔声降噪处理。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将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新《噪声法》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噪声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噪声污染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促进噪声污染防治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分析称,新《噪声法》实施后,与之相关的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噪声监测设备等的需求将逐步增加。且市场的升温还会带动新一轮技术研发热潮,如在线监测设备、噪声大数据应用技术、新型声学材料、新型隔声装备以及智能化降噪研究开发等。

  未来,全社会对噪声问题将更为关注,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于2022年1月发表的《2021年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评述及2022年发展展望》提出: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1年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面临各投资主体预算减少,行业产值呈下滑的趋势。行业内企业多以工程治理为主,面临工资、房租、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支出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是行业内企业整体上负债率低,总体上行业内企业运营仍保持稳定。

  2021年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技术和市场热点需求集中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方面;工业领域的分布式能源、石油化工、矿山、冶金与建材等行业的噪声与振动控制需求有所减少;功能性隔声窗类建筑隔声防护产品需求呈现增加趋势。

  公司提供从工程咨询、设计、声屏障材料供应和加工制作到安装施工全过程的工程承包服务,承建的代表工程有国内最先进的全封闭声屏障——诸永高速公路温州延伸段全封闭声屏障;全国高寒地区的首个封闭声屏——哈齐客专声屏障;国内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北京地铁燕房线全封闭声屏障:目前,公司共承接铁路声屏障工程近50项涉及多条“八纵八横”国家铁路线,工程业绩遍布全国各地。经过10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国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等领域噪声治理方案的主要提供商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在声屏障细分市场的业绩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在该板块的业务涉及土壤修复和地下水治理两个领域,土壤修复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块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地下水治理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降解、吸附、转移或阻隔地块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阻断其暴露途径,满足相应的地下水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过程。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物类型主要包括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以单独或复合的形式存在。

  目前公司已建立了覆盖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在产企业土壤与地下水监测、药剂生产治理工程施工及设备研发生产全过程的完整产业链。

  2016年5月28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既“土十条”由国务院印发。根据《计划》,2020年是“土十条”的收官之年,在“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双“90%”目标、全国土壤污染详查、长江经济带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和全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考核指标带动下,土壤修复市场发展较快。

  2018年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这是我国首次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防治土壤污染,法律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从2020年9月22日,习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生态环保行业的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21年将继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并提出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国家对环保行业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并不断加大投入,公司环保业务板块将随着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1月发表的《2021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和2022年发展展望》中提到: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各方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土壤修复行业的主要发展情况分析如下:

  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4亿元,较2020年增长10%。通过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采招网等公开途径不完全统计,2021年土壤修复行业总资金额约150亿元(包括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农田修复,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咨询服务等),其中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资金额约90亿元。随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完成,各省市陆续公布并定期更新污染地块修复名录,2021年全国污染地块总数达到770块,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截止2021年12月,全国已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系统,注册的从业单位有3800余家,从业人员约16000人。政策的持续加码和需求的稳定增长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环境产业。一是国企、央企加速进入,据公开信息统计,46家央企的112家下属企业有环境业务。除此之外,具有国资背景的地方环保集团也纷纷组建,进入环保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已有27家省级环保集团成立。二是众多地产企业跨界环保,引发行业新变局。

  十三五期间,修复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发展迅速,土壤热修复、固化/稳定化、原位化学/氧化、土壤淋洗、多相抽提等工艺纷纷得到了验证和推广。2021年期间,上述技术仍是国内土壤修复市场的主流,随着项目实施的增多,各种技术运行管理更加精细和成熟。

  公司提供场地调查、方案咨询、设备服务、技术服务和修复工程实施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内容。近几年,经过对国外先进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公司已经在国内土壤及地下水治理领域占据了技术领先的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的土壤修复业绩位列行业前三。

  在“双碳”目标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政策持续利好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以风光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1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4757万千瓦,为“十三五”以来年投产第二多;光伏新增装机5488万千瓦,为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国家统计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为25.5%,较2017年的20.5%明显提升。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光伏消纳能力的提升,未来一个阶段,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将由大型地面电站转向更靠近用户需求侧的分布式光伏。

  根据所结合的建筑结构构件的不同,BIPV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位置包括屋顶、墙体、遮挡装置与部分室外设施。从发电角度来讲,用于建筑屋顶的光伏屋面、光伏采光顶可以获得最长的光照时间和较大的光照面积,经济效益最好。其中平屋顶由于可以把光伏系统安装在最佳的日照角度,可获得最大发电量。位于建筑立面的光伏幕墙在朝向较好的多高层建筑中可取得最大的光照面积,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应用形式。

  另外,基于国情差异,我国BIPV的推广路径与北美、欧洲有很大不同。我国城镇住宅以高层建筑为主,屋顶面积相对较小,加上居民电价偏低,BIPV用于住宅无法获得超额收益。而工商业及公共建筑多为低层建筑,屋顶面积大,尤其工业厂房常用的轻钢结构与BIPV组件具有很高的适配性。同时工商业用电量大且电价较高,短回收期、高收益率为工商业建筑选择BIPV方案带来了强动力。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预计以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屋顶为主的工商业屋顶将成为我国BIPV市场的最大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携手光伏巨头隆基股份,推出了业内领先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金属屋面系统产品。并先后与简一集团、三棵树集团、徐工集团、山重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BIPV项目,极大拓宽了BIPV适用领域,迅速打开了国内BIPV应用市场,引领行业发展。

  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建筑金属围护系统一体化服务商以及国内领先的涵盖噪声治理(声屏障系统)和土壤及地下水治理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提供商。公司主要承接金属围护系统工程(屋面系统、墙面系统)、声屏障系统工程和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金属复合幕墙板、金属屋墙面单层板(铝镁锰合金板、镀制烤漆板)和隔吸声屏障板,目前已形成金属围护系统和噪声治理系统两大业务板块,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及交通工程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携手隆基股份推出了业内领先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金属屋面系统产品。

  建筑金属围护行业经营模式包括工程业务模式和产品销售模式两类。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能提供围护系统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一体化服务,直接面向业主或总包单位承揽项目。此外部分企业定位于围护系统的专业制造商,侧重于围护系统的生产与产品销售,不提供安装施工服务。

  建筑金属围护工程不同于土建、主体工程,属于专项分包工程,业主在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后,通常以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总包和分包单位。常见的发包模式包括总包模式与分开发包模式两种:第一种总包模式,如下图所示。由业主确定总包后再委托总包确定围护等专项分包单位,在该模式下,围护专项分包单位和总包单位签订合同,并与总包进行结算。

  第二种分开发包模式,如下图所示。在该模式下,总包以及主要专项分包单位均由业主直接确定,围护专项分包单位直接和业主签订合同,并与业主进行结算。

  对围护专项分包单位而言,不同发包模式下合同签订主体以及结算主体存在差异,但业务流程仍是围绕各个项目展开,行业内企业通常采取项目制的经营模式。

  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声屏障行业的经营模式也相应存在差别。在铁路声屏障项目中,产品销售模式与工程承包模式并存。在公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声屏障项目中,行业经营模式则以工程承包类为主,业主或总包通常将声屏障工程单独分包,由专业的声屏障厂家提供产品以及工程安装服务。

  公司提供场地调查、方案咨询、设备服务、技术服务和修复工程实施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内容,依据污染场地归属人的服务要求开展项目经营活动。

  公司提供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相关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业务模式,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可提供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后续维护等全过程服务。

  公司生产的金属围护系统是指以金属材料作为建筑屋面、墙面的承重和连接骨架,利用金属板作为围护材料与主体结构连接,配合保温、防水、隔热、隔声等材料,实现保温、防水、防噪、美观等功能的综合系统,主要包括屋面和外墙面两部。

  声屏障是降低噪声常用形式,主要用于高速公路、高架复合道路、城市轻轨地铁等交通市政设施中的隔声降噪,控制交通噪声对附近噪声敏感区域的影响,也可用于工厂和其他噪声源的隔声降噪。

  声屏障按降噪机理,可分为纯隔声的反射型声屏障和隔声、吸声相结合的复合型声屏障两类。经过特殊设计的复合型声屏障可对道路噪声特性更有针对性地控制。

  从屏障材料的角度看,声屏障一般分为混凝土屏障、有机玻璃屏障、泡沫金属声屏障和光伏声屏障几类。

  从应用领域的角度看,公司的声屏障产品主要分为铁路声屏障、公路声屏障和城市轨道交通声屏障三类。

  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物类型主要包括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以单独或复合的形式存在。

  土壤治理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块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地下水治理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降解、吸附、转移或阻隔地块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阻断其暴露途径,满足相应的地下水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过程。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治理服务,服务内容涵盖了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治理工程施工、在产企业土壤与地下水监测、设备研发生产一体化服务等。

  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即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BIPV即BuidingIntegratedPhotovotaic,是光伏组件建材化、设计一体化、施工同步化。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以不损害和影响建筑的效果、结构安全、功能和使用为基本原则,实现外延功能:①不但具有外围护结构的功能,还能提高建筑围护系统的抗风、防雨和保温隔热等核心性能指标,同时提高屋面系统刚性和适用范围,保证建筑的安全防护要求及屋面光伏同寿命;②在传统光伏的基础上,更稳定、更安全、更高效的产生清洁电能。

  报告期内,公司携手光伏巨头隆基股份,推出了业内领先的隆顶二代系列及隆顶三代系列建筑光伏一体化金属屋面系统产品。该产品不仅具备优越的光伏发电功能,更兼顾完备的建材属性:A级防火、抗18级台风、完美密封性能和超强承载力,同时,保证屋面系统与光伏系统25年同寿命。

  公司定位于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金属围护行业中高端市场,涵盖工业厂房、物流仓储、机场航站楼、火车站及大型交通枢纽、会议及展览中心等。经过20年的发展,公司具有同行业中最多的多种行业工程实绩。

  目前,金属围护系统的发展日趋专业化与复杂化,客户在选择时往往更看重围护系统提供商的成功案例。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深受广大客户信赖,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又荣膺北京市20家第一批“隐形冠军”企业。“隐形冠军”意味着公司在细分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并具有持久占有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树立了公司高端市场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提供商的设计要体现在二次深化设计阶段和施工配合设计阶段。

  深化设计时,由于围护系统的专业性较强,设计单位编制的设计图无法直接用于施工,需要围护企业进行深化设计并编制施工详图,方可作为加工与安装的依据。好的二次深化设计能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质量、缩短工期,实现建筑细节的人性化设计,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施工配合阶段,在异型建筑施工中,需要为施工提供三维空间模型、提供三维定位的控制点和控制线,以形成建筑的外轮廓面,实现建筑的设计效果;大型建筑施工中,专业多、各专业工艺交叉作业,为了更好协调各专业施工,满足各专业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需要运用BIM设计建立电子模型,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同时BIM也能为施工的材料管理、工期管理提供支持和依据,BIM设计在工程管理中作用日益显现。

  公司是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挂牌单位,设有公建设计部和工业厂房设计部,通过挖掘客户需求、项目实践总结、不断探究行业发展趋势,逐步形成和总结了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和工程不同阶段的设计能力。公司根据设计蓝图以及客户需求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并将设计方案及时反馈业主、设计院,引领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最新的产品与技术。

  公司拥有同行业中最丰富的产品线,产品种类丰富,不但拥有国标图集中的所有板型,还拥有四面企口复合板、350暗扣波形板、305暗扣纯平板、变截面板、顺坡通风器等一系列新型产品。异形板配合弯弧技术、扇形板技术,能够生产各种形状、各种曲率变化的板型,适用于多曲的屋面。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具有优秀的安全、防水性能,并通过美国FM认证。公司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根据客户的需求及时调整,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证公司在行业具有稳固的市场地位。

  公司一贯注重自主创新,高度重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积累,建立了完备的自主创新体系,具备卓越的设计研发能力,拥有国内领先的专有技术、专利等,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京市技术中心、机械工业土壤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报告期内,公司荣膺北京市首批隐形冠军企业,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中心成为北京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截至2021年底,公司有效专利182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26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有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30项;授权专利1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项。2021年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2项。

  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在土壤污染修复领域展开战略合作,与北京科技大学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在高端金属材料研发方面致力于新材料的研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并开发出国内领先的基于“智慧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屋面”系统,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显著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公司致力于打造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专业性、综合性企业,注重设计技术、产品应用的最终呈现,通过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弥补了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都只做材料供应的不足,有效解决了建设单位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同时实现了“技术研发—产品应用—技术完善和提升—新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

  公司在进行每一项新产品的研发时,涵盖设计、生产制造、运输和现场安装等全部环节,确保产品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更要确保整个产品系统的综合性能优良,领先于市场和行业水平,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公司的直立金属屋面系统有效解决了坡度小、跨度大的难题,采用75mm波高,实现了小坡度的排水要求;采用360度的机器锁缝和版型设计,解决了大跨度排水和强度的问题。该系统通过美国FM认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施工中高空传输生产技术,在机台设计时增加设备出板的推送力、通过连接屋面和地面的运板导轨,将板材直接从设备口传递到屋面安装位置,有效解决了吊装场地大、吊装费用高、材料破坏损耗大、材料堆放场地占用多和屋面堆放平台搭设等问题,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好板材烤漆涂层,保证产品质量。

  公司金属屋面系统一般采用现场生产的工艺,与高空传输技术相结合,能够很好的节约材料,减少运费,提高效率,提高屋面系统的防水能力,相对行业内其它厂家工厂生产的工艺,优势明显。

  (2)是现场生产能够根据建筑的实测尺寸,现场测量下料、现场生产并安装,确保长度规格的准确性,减少浪费;

  (3)是基本实现生产—运输—安装的流水作业,无需现场堆放和二次倒运,材料保管容易;

  (4)是单板长度不受运输限制,实现屋面通长板,不用搭接,减少漏水隐患,提高防水性能,同时实现更好的建筑外观效果,减少搭接积灰等;

  公司拥有行业内规模最大、经验最丰富的施工管理团队,公司具有良好的人才梯队培养建设机制,绝大部分员工均为本科应届毕业生入职公司,逐渐培养成公司重要的施工管理骨干力量,经过二十年的培养和发展,不少施工管理人员走上了公司管理和领导的岗位。

  报告期内,公司一级注册建造师67人,二级注册建造师39人,中级职称人员88人,高级职称人员27人。2021年年底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一共有62人,这其中有博士9人;大学本科学历619人,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占总人数的59.2%。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通过承担国内众多大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设计与工程管理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涵盖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能够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制作、安装到售后维修的一体化服务,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厂家之一。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如同建筑的外衣,除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外还兼具展示企业文化、体现建筑设计理念等作用,不同客户对材料、板型、色彩搭配、细节设计等均有不同要求,行业具有定制化程度高的特点,围护企业需要具备“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定制能力。在多年的实践中,公司形成了适合不同客户的多套解决方案,能够根据建筑功能、客户的企业文化推荐适宜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主要应用于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两大领域,公司是建筑金属围护行业内少数几家同时做大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两个市场的企业之一。此外公司业务还涵盖声屏障领域和土壤及地下水治理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又携手光伏巨头隆基股份共同探索和开发建筑光伏一体化新领域,并于业界率先推出技术领先的建筑光伏一体化新产品。之后半年时间,公司已先后与简一集团、三棵树集团、徐工集团、山重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一系列BIPV项目,极大拓宽了BIPV适用领域,迅速打开了国内BIPV应用市场。

  与行业内主要企业相比,公司已形成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多业务协同发展模式,极大提升了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下业受宏观经济、政府调控影响较大,其中工业厂房、物流仓储建设投资规模与GDP增长速度正相关,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影响较大,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公共建筑、交通工程领域建设投资通常具有逆经济周期特征,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倾向于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基础投资规模刺激经济复苏。由于下业不同的经济周期特征,提高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0亿元,同比下降0.41%。公司实现净利润为0.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0.29亿元。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定。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危机冲突加剧,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供应链瓶颈和能源紧张等不利因素持续影响,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空间依然有限。从国内经济来看,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冲击的惯性作用,经济下行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但同时,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多项积极的配套政策,对于稳定今年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决定性作用。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主要应用于工业建筑与公共建筑两大领域。工业建筑主要应用领域为各类工商业厂房、物流仓储中心、机库、冷库,建设投资规模与GDP增长速度正相关,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影响较大,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公共建筑市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机场航站楼、钢结构高铁站及大型交通枢纽、会议及展览中心、博览会展馆、文化体育场馆等。其中,公共建筑市场,工程投资主体主要以政府为主,投资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财政收支情况、经济周期及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建设投资通常具有逆经济周期特征,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倾向于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基础投资规模刺激经济复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在减污、降碳、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300832)集群等领域加大投入,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新一轮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发力,势必对相关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2)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将成为建筑行业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一种应用形式,实现了光伏发电产品和建筑的有机结合,兼具发电功能和建材属性,是建筑行业助力减排,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和途径。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具体目标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在《规划》中,用专栏的形式对建筑光伏行动进行了说明,即“积极推广太阳能光伏在城乡建筑及市政公用设施中分布式、一体化应用,鼓励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同步设计、施工;鼓励光伏制造企业、投资运营企业、发电企业、建筑产权人加强合作,探索屋顶租赁、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等光伏应用商业模式”。

  2022年4月1日起执行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属于住建部“全制性”文件。规范要求:“将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完成”。新《规范》的执行将为已陆续出台的各项鼓励政策提供更好的落地抓手,利好分布式光伏业务的发展。

  建筑光伏一体化在绿色节能、减少碳排放,提升建筑美学、替代部分建筑材料、降低建筑物造价、提高用电效率、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大气和固废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的巨大优势,将成为今后建筑行业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十四五”是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碳中和”与能源转型已被提升到了国家高度,光伏行业成为了大国竞赛的关键领域。地方支持政策加速落地,多省市给出“十四五”光伏建筑装机目标。江苏省《关于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装机通量达500MW,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5000万平方米”。广东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指出“到2023年将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500MW”。湖北省则给出“十四五”期间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累计达到300MW。江西省《“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装机容量达100MW,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1000万平方米”。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北京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17万千瓦左右,累计达到435万千瓦左右,占本市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28%左右。同时要求:加强重点领域光伏应用。积极推动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务楼宇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新建高效农业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光伏发电工程。在地铁、公交场站设施、高速公路等边坡闲置空间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实现具备条件的再生水厂、燃气场站、加油站、数据中心等设施光伏发电全覆盖。试点推动关停矿区、荒滩荒坡光伏发电规模化利用。推动新建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机构同步设计光伏发电系统,既有公共机构建筑积极推广光伏发电应用。到2025年,全市重点领域新增光伏发电装机70万千瓦。

  《规划》还指出:加快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重点在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竺综保区等6个区域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工作,试点区域内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委会,工商业厂房及农户建筑屋顶总面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分别不低于50%、40%、30%和20%。到2025年,全市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20万千瓦。到2025年,全市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20万千瓦。

  在光伏发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光伏消纳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随着地方政策的落地,BIPV的相关政策正在进入密集发布期,政策面将持续加码推动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日益凸显,并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定废弃物污染并成为当今四大环境污染。根据全国的环境监测报告显示:约有17%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属于重度污染、49%的城市内交通噪声属于轻度污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内部建立了快捷的交通路线网,由此产生的交通噪声问题已成为环境治理的重点。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于2022年1月发表的《2021年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评述及2022年发展展望》,2022年《噪声法》将正式实施,监督管理力度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噪声与振动问题将更为关注,我国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噪声法》的出台以及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的要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发布实施。噪声监测与控制装备需求将增加,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部分企业将利用目前行业发展机遇期对厂房、设备等进行更新改造,低噪声设备和厂房降噪技术产品将迎来更多市场空间。市场的升温,以及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将促进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的专利申请增加,如2021年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专利授权约为6100项,较2020年增加了30%。

  行业的市场热点需求集中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投资较密集的交通领域;工业领域的电力行业、分布式能源、石油化工、矿山、冶金与建材等行业的噪声与振动控制需求保持平稳;噪声在线监测需求将逐步增加;技术研发热点预计将集中于在线监测设备、噪声大数据应用技术、新型声学材料、新型隔声装备以及智能化降噪研究开发等方面。

  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土壤和水体污染的监管力度和对相关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支持力度,行业法律法规相关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继出台和实施。日益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逐步落地的产业政策、为土壤治理行业的规范化和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从产业层面看,与国外土壤治理行业相比,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当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的环境修复产业占本国环保产业的比重高达30%-50%。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仍需要借助技术与金融的共同作用及产业融合,丰富环境修复内涵、延伸行业边界,推动环境修复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1月发表的《2021年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评述和2022年发展展望》中提到:我国“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任务依然艰巨,存量市场将逐步释放,但需要模式创新与探索,因地制宜,在修复治理的同时,探索高效利用土地价值,促进修复行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途径。如针对重点行业的不同需求和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的监管要求,提供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治理于一体的第三方治理、环保管家等环境服务,加强环境风险监测、风险预警与管控。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政府对土壤治理行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土壤修复技术和体系不断构建完善,未来土壤治理项目将会显著增多,市场需求逐渐释放,我国土壤治理行业潜力巨大。

  公司始终秉承“建设成受人尊重的大家庭式的公司”的企业愿景,践行“诚信、敬业、关爱、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深耕金属围护行业20多年,已经成为建筑金属围护行业的第一品牌。“十四五”时期是公司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业务转型的关键期,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和“3060”重大战略部署,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指针,聚焦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光伏建筑的发展方向,依托公司在公共、工业建筑屋顶屋面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形成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占有优势,全力推进BIPV业务与公司主业的深度融合,努力将公司的BIPV业务打造成建筑光伏一体化行业的第一品牌,实现公司发展的双品牌驱动战略,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共筑“绿色建筑”时代,履行“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企业使命。

  针对金属围护市场,公司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经营方针,定位“高品质签约、高效益履约”的要求,进一步推广高端营销模式,从规模导向走向效益导向,保持稳健经营、提质增效。针对建筑光伏一体化业务,紧抓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机会,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以新产品新技术为抓手,以BIPV为承载,加速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的新发展,加快建筑光伏一体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推广,着力打造业内领先的系统化的BIPV解决方案。

  2022年,是公司“双品牌战略驱动年”,公司将依托在金属围护行业上的龙头效应以及技术实力,继续完善和推进金属围护行业向智能制造和光伏建筑方向发展,在“双碳”战略下,把握建筑光伏一体化行业新发展趋势,加速推进建筑光伏在建筑中的应用和转型,开拓增量市场业务。

  (1)公司继续依托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提升企业在传统金属围护领域和BIPV领域的设计研发水平。继续与包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在内的行业顶级院所在土壤治理、高端金属材料研发、智能金属屋面等方面开展广范和深入的合作;继续与隆基股份在光伏领域开展深入合作,通过研发和生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筑光伏一体化产品,引领行业的发展。

  (2)全力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争2022年完成实验室的CMA认证和协会授牌工作。

  2022年1月18日,建筑光伏一体化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在森特股份研发楼举行了揭牌仪式,同时参建六方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标志着国内首个金属围护系统和建筑光伏一体化产品、技术及应用研发的行业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成!该实验室的建成得到住建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由森特股份发起,联合隆基股份、北京建院、北京科技大学和国内顶尖设计院等六家单位联合共建,实验室将瞄准国际高技术前沿、针对产业和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强行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技术扩散和技术储备;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和引领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公司作为重点实验室的发起方,将发挥建筑系统集成商的实践应用经验和技术优势,充分挖掘金属围护系统的性能开发与应用拓展,满足并引领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将利用屋面技术的优势,将光伏与建筑屋面完美融合,充分发掘光伏产品的建材属性,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的高端应用的研发创新与实施。

  3、是积极引进、研发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和设备,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提高工业化生产效率

  4、是大力推进BIM技术应用水平,在设计、制造、建造、运维等方面提高数字化水平

  (1)加强项目管理PM系统的学习和培训,项目管理人员熟练掌握PM系统的应用,加强项目数据录入的指导和监督管控,提升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

  (2)建立以数据指标考核为主导的项目绩效考核体系,确定运营和设计各个部门、项目部的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与完善部门考核方案;

  (3)全面巩固和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完善供应链体系、供应链监控、供应链预警系统,快速准确制定采购计划,灵活调整采购和生产能力。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冶金、石化、电力、电子、医药、食品等各行业的工业厂房和物流仓储中心屋墙面,以及铁路车站、机场航站楼、会展中心、博览中心、体育场馆、购物中心等公共建筑屋墙面;声屏障系统主要应用于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工程领域。该等下业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受宏观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关政策的影响较大。工业厂房、物流仓储建设投资规模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影响较大,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公共建筑、交通工程领域等基础设施投资,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通常具有逆经济周期特征,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倾向于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基础投资规模刺激经济复苏。

  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波动及相关政策变化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将面临收入结构及增速变化,甚至所承建项目推迟开工或停建,工程款结算进度受影响等风险。

  公司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各类钢卷、铝镁锰卷、保温与防水材料等,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供求变动等因素的影响,钢材、铝制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未来几年价格变动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通过采取与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向业主、总包洽商增补合同额、合理安排材料采购计划、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上线)项目管理系统等措施转移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但如果原材料价格在未来出现大幅度上涨,则这一波动仍将对公司的盈利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专业的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和声屏障系统工程企业,公司专注于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和制造、工程管理、质量控制以及工程关键技术环节的实施,将安装环节的作业分包给专业的劳务公司实施。在老龄化加速、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红利”逐步减退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未来将愈发突出,导致公司面临劳务采购成本不断上升的风险,进而对本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国外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国内疫情也存在反复的风险,本次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若国际疫情形势没有改观或国内出现疫情反复,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风险。为此,公司将密切关注疫情的变化,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的变化,提高对合同风险的把控和对重大项目的运作管理能力,增强应收账款管理,同时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公司稳健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生命至上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建筑法》、《安全生产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考核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公司稳定发展服务。但是作为施工及生产类企业,公司所属项目众多,安全生产风险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导致发生安全事故,伤及员工身体健康和安全,致使公司面临品牌形象受损、经济损失以及遭受外部监管处罚的风险。

  放大招,股票跌了扣工资,万科高管薪资与股价挂钩!国货美妆龙头热度居首,机构本周关注这些股

  南山铝业:借助铝产业链优势发力绿色高端产品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6.9亿元

  央行: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放大招,股票跌了扣工资,万科高管薪资与股价挂钩!国货美妆龙头热度居首,机构本周关注这些股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000 88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
网站地图|XML地图